第四节工商联工作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1 1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岳阳、临湘、华容、湘阴、平江5县城共有私营工商业者6998人。为加强对工商业者的联系和工作,1950~1957年,各县建立工商联。1955年底,开始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1956年上半年至1958年,境内完成对资改造,其间,岳阳、平江、临湘、湘阴4县组织337名公私合营的资方代表参加中共湘潭地委统战部举办的政治培训。各县委还支持工商联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班。1960年。贯彻对工商业者实行“包下来、包到底”,对资产阶级分子实行定息、高薪、学衔、安排和改造“五不变”政策,纠正过去错误。“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商业者大多数被作为专政对象,公私合营时安排的各级管理人员.一律撤销职务;各县工商联组织机构瘫痪。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地恢复建立工商联组织机构。1983年,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筹备组多方协商,推荐代表,1984年5月召开岳阳市工商联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工商联第一届委员会。1987年11月,市工商联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包括新老工商业者中有知识有技术、懂生产与流通、会经营管理、有组织才能的人士。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执委32人,常委16人。

 1991年,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工商联若干问题的请示》,对工商联工作作了重要调整,市委组织由主管书记为团长的宣讲团,大规模宣讲、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调整市、县工商联组织的工作职能。1992年,市委、市政府在《关于进一步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中强调:“工商联要配合党和政府工作,对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进行团结、帮助、引导、教育,通过工作,在他们中逐步培养起一支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的积极分子队伍。”市、县工商联共发展1100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为会员。在 1993年3月召开市工商联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时,在人事安排上增加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加会议的103名代表中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66人,选举的 33人执委中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15人,13名常委中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5人,5名正副主任中有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2人。1997年5月召开市工商联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131名会议代表中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66人,59名执委中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35人,36名常委中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17 人,6名正副会长中有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3人。

 工商联的工作职能转变后,坚持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加强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联系,在维护会员合法权益,调动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积极性,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每年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政治协商活动和市人大、市政协会议上,工商联组织及会员积极参政议政,发表意见,为促进经济发展献计出力。市、县工商联努力为会员服务,利用组织网络传布经济信息、开展法律服务,开办信用社、互助储金会,为会员组织生产、经营资金,加强内外联络,充分体现了商会优势。1996年 5月,成立岳阳市光彩事业推动委员会,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发挥自身优势,自愿参加咨询服务、科技扶贫、捐资捐物、援建项目、创办社会公益事业。 1996~1999年,全市由私营企业老板出资培训下岗工人2000多人次,吸收安排下岗人员就业2.1万多人,在老、少、边、穷地方办厂、建校、修路、改建电线、资助贫困儿童就学投资逾1000万元。1999年,省委统战部在全省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百优百强”评选活动,向礼光等7人被评为湖南省百名优秀私营企业家,泰和集团股份公司等7家企业被评为湖南省百强私营企业。年底,市、县两级工商联有会员3852人(其中“文化大革命”前的老会员392人),企业会员1169个,团体会员45个,同业工会4个,行业协会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