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回城安置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2 12:00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在《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指出:“城镇中、小学毕业的青年,除了能够在城市升学、就业以外,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去参加农业生产,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57年,湘阴县安置长沙市28名下乡知青,到濠河、岭北、新泉3区插队落户。 1961年,各县动员27名知青上山下乡,安置屈原农场,作农技工对待。
    1962年,各县成立安置城市知青上山下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知青上山下乡开始有序进行。临湘、湘阴2县共动员176名知青上山下乡,安置在农、林场。 1963~1965年,境内共动员2840名知青上山下乡,插队落户2053人,插场落户787人。下拨安置经费33.81万元,插队每人150元,插场每人400元。为解决知青生产、生活困难,拨木材497立方,楠竹2100根,生活用棉花1475公斤,蚊帐1375床,化肥10吨。至1965年,境内上山下乡知青创办夜校32所,图书馆14个,业余剧团13个,组织篮、排球队13个,2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83人加入共青团,605人被评为生产劳动模范,202人被选报担任各级领导干部,81人担任政治夜校文化教员,12人担任农机手,3人成为农业技术员。
    1966年,动员城镇知青1825人上山下乡,全部插队落户。知青小组集中安置的每人发给240元,下到本地区农村插队落户的每人发给210元,到非直属亲属家落户的每人发给150元,到直属亲属家落户的每人发给50元,家住外省回原籍农村的每人发给15元生活补助费和车船费。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知青上山上乡工作处于停顿状态。少数下乡知青倒流回城。1967年底倒流回城的知青达1014人,占下乡知青总数的21%。10月8日,党中央发布《关于下乡上山知识青年和其他人员必须坚持在农村抓革命促生产的紧急通知》,规定下放人员不得倒流回城,不许成立单独组织。经分级负责,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倒流回城的知青除126人确因患病等原因外,均返回农场参加农业生产。
    1968年,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恢复知青上山下乡工作。12月,毛泽东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地区革命委员会于12月26日发出紧急通知,冻结当年招工指标,规定凡1966~1968届城镇初、高中毕业生,年满16周岁,能参加劳动的,一律动员上山下乡;因身体残废或患不易治疗的疾病,如跛足、精神病等,不列入动员范围。当年,动员知青13338人上山下乡。
    1969年动员9948人。1970年动员963人。9月,地区召开全区知青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与会代表312人。会上表彰成绩显著的下乡知青和支持子女扎根农村的家长,对安置工作做得好的农村社队和知青家长所在单位给予奖励。
    1971年,由于工业生产急需补充劳动力,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指示精神,境内城镇初、高中毕业生大部分直接在城镇工业企业就业,当年动员知青389人上山下乡。1972年,动员知青4499人上山下乡。
    1971~1972年,下拨木材5450立方米,楠竹1.6万根,用于知青住房修缮。各县共拨出6万元,解决知青中特困户的困难。
    1973年,境内城镇知青上山下乡除原定的照顾对象外,对独生子女、多子女已经上山下乡身边只有1个子女的,不再列入动员范围;家庭特别困难,如父母双亡或均已丧失劳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弟妹年幼的城镇初、高中毕业生,可以照顾留城。各县兴建知青点29个,房屋176间,面积5212平方米。当年下乡知青1493人全部在知青点安置。对仍分散插队生活困难的知青,调粮食14万公斤,建住房502间。6月,岳阳地委先后抽调1500名干部组成748个调查组,深入基层调查下乡知青情况,发现少数地方知青存在住房困难和受到侵犯人身权利问题,导致660名下乡知青长期逗留城市。9月,岳阳地委再次派调查组对迫害下乡知青情况进行专题调查,共查处各类案件247起。岳阳县黄沙街茶场184名下乡知青,受迫害的88人,占总数的47.8%,其中72人被批斗游行,22人遭捆绑吊打,16人被列入挨整对象。地委指示及时查处违法乱纪参加迫害知青的党员干部,对主要责任者移交政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耐心做好受迫害知青的思想工作,政治上予以彻底平反。至年底,结案102起,对违法迫害知青的2名首恶分子判处死刑,4名参与迫害知青者分别判有期徒刑。通过这次查处,知青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倒流回城的660名下乡知青全部返回农村。
    1974年,知青上山下乡的年龄由16周岁放宽到17周岁。是年,动员知青2845人上山下乡,除3人插场落户外,其余全部安置知青点。全区先后派出87 名国家干部驻点加强管理教育,所在社队也派出优秀农民代表驻点进行协助。下拨专项经费52万元用于解决历年下乡知青的生活和住房困难,调拨粮食14万公斤,新建知青点106个,房屋999间,原有插队落户住房困难的1053名知青实行转点安置。从上山下乡知青中招工招干3667人,参军67人,升学 555人,迁回城镇452人。
    1975年,动员知青6708人上山下乡,安置钱粮湖农场落户14人,安置各知青点落户6694人。下拨统筹经费100.4万元,用于解决老知青的生活困难。召开第二次知青上山下乡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表彰优秀知青。湘阴县城关镇曹小平等6名下放女知识青年一起饲养生猪,辛勤劳动,创造年人均向国家贡献猪肉 3550公斤的纪录。大会还评选85名积极分子出席省知青代表大会。
    1976~1977年,动员知青11304人上山下乡,其中知青点安置10390人,农、林场安置914人。1978年,各县不再动员知青上山下乡,岳阳市(县级)所属单位的知青不列入动员范围,市区内的中央、省、地属单位非农户的中学毕业生和社会青年列为上山下乡动员范围,但单位和部门确有能力安置的,经批准也可以不动员上山下乡。当年仅动员城市知青291人上山下乡,其中安置农林场100人,安置市近郊知青场191人。对劳动锻炼10年以上的老知青和已婚知青放宽招工条件,点名下达招工指标,共招收老知青2258人回城就业。
    1979~1980年,市区动员知青917名上山下乡,集中安置市郊洛王知青场落户。
    1980年,地区统筹安置下乡知青2031人回城就业。年底在乡知青995人全部办理回城手续,由劳动部门分配工作。境内长达23年的知青上山下乡工作全面结束。
    境内知青上山下乡工作,共动用经费2129.5万元,下拨木材33380立方米,铁丝7吨,元钉26吨,楠竹94120根,共动员57591名知青上山下乡。其中有532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5620人加入共青团,15人被选进地、县(农场)领导班子,1535人担任社队领导职务,1975人担任农村政治夜校辅导员,5621人担任民办教师、赤脚医生和农业技术员(农机手)。上山下乡知青从农村直接安排参军2115人,招工招干41321人,升学2731 人,迁回城镇人员陆续得到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