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第二节 民国兵役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2 12:00

一、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统治区兵役募兵

募兵 民国初期,南北军混战岳 阳,各自招兵买马,凑合成军,无一定招募制度。民国15年,国民革命军进入岳阳,大量招募新兵,其募兵较之军阀混战时大不相同。一是建有统一的招募机构和 订有相关规则。二是规定较严格的兵员条件。三是征募实施前,设置招募处,出示招募布告,详列应募条件及待遇。革命军收复平江时,当地农民积极助战,并于战 后成批投奔革命军,被编为第七军敢死队,为北伐战争作出了积极贡献。

征兵 民国22年,国民政府颁布 第一部《兵役法》,规定兵役分为国民兵役、常备兵役两种。国民兵役由年满18~45岁的男子,在不服常备兵役时服之。常备兵役则分为现役、正役、续役三 种。平时征集检定合格,年满20~25岁的男子入营服现役,现役3年,期满退为正役;正役为期6年,再转为续役;续役至年满40岁,转为国民兵。26年, 境内按照国家的兵役法规法令开始征兵。至37年共征募新兵15万余人。自征兵以来,强拉硬抓,贪赃枉法,买卖壮丁,虐待新兵一年比一年严重,役政日益腐 败,激起了劳苦大众的强烈反抗。有的寻机逃跑,有的不惜毁坏身体以免役,有的则以暴力抗征。仅华容县潘家乡黄蓬垸和胜峰乡清水村,在这一时期就有9人为逃 避兵役而先后自残,有的砍掉右手食指,有的戮瞎一只眼睛,惨不忍睹。

国民兵军训 民国25年开始,对 所有服国民兵役的壮丁施以军事训练,初称“社会军事训练”。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各县国民兵团的建立,改称“国民兵训练”。国民兵训练分普通训练和集合训 练。普通训练由各区、乡组成国民兵训练队,采取分期集中不在营方式实施,全期120小时;集合训练,在县国民兵团常备队及区后备队实施,时间分别为1个月 和2个月。

兵役机构 民国27年1月境内成 立团管区,隶属长岳师管区,辖岳阳、平江、湘阴、华容、临湘五县,司令员宋云竞。30年9月,改团管区为岳浏师管区,隶属湖南省军管区,历任司令员罗奇 (兼)、何旭初、梁得奎。原配属军的野战补充团改为师管区补充团。33年,岳浏师管区撤销。35年,复改为团管区,隶属湘东师管区。

二、苏区兵役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苏维埃区实行与苏区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斗争相适应的志愿兵役制。这种建立在动员与自愿基础上的新型兵役制度,对于发展壮大人民军队,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据统计,境内共有8万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开展扩红运动  苏区各级党委、 政府充分发挥共青团、工会、妇女会等群众团体的作用,为保证红军的补充和发展,开展扩红运动。平江县在红五军转战湘鄂赣,创建革命根据地过程中,先后组织 9次大的扩红运动。至1930年,全县有5万青壮年参加红四军、红五军、红十六军。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为反“围剿”和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先后3次 召开紧急会议,把扩红工作作为当时党政军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号召“前方飞兵前进,后方跑步扩红”。至1935年,扩充红军2万多人。各根据地的红军部 队,则根据苏区党政机关的指示,或协同地方扩红,或单独扩红,以补充和发展部队。苏区广大干部群众把红军看成是自己的队伍,在物质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 做了大量拥军优属工作。广大青壮年热烈响应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号召,在战斗极其频繁,环境其极恶劣的情况下,以高涨的政治热情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 神,踊跃投军,出现了父送子、妻送夫、兄弟相争参军的热潮。湘阴县洪家洞、向家洞、兰家洞及长乐地区(今汨罗市)一夜之间就有400多人参军。平江县石堰 乡天林南坳郭少宜家4兄弟一同参军。

群众武装逐级升为主力红军  1929年4月,湘鄂赣边区特委抽调地方群众武装,组成湘鄂赣边境支队,于8月底编入红五军。1930年秋,主力红军一、三军团转战江西以后,为加强湘鄂赣边界地区的武装力量,各地游击队相继改编成独立团、独立师等地方红军,并于翌年初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一师。

争取白军反水  争取白军(国民 党军)士兵反水参加红军,也是扩大红军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共组织和苏维埃政府领导军民积极开展争取白军工作。一是挑选干部,派往白军内部,建立中共组织, 发动士兵哗变、起义,投奔红军。二是通过火线喊话,在白军经过的交通要道书写标语,发动白区群众特别是白区官兵亲属对其进行教育,将俘获的白军官兵放回现 身说法等方式,争取白军官兵。三是对俘虏做到政治上平等对待,生活上关心照顾,思想上耐心教育,使他们提高阶级觉悟,自觉自愿地参加红军。1930年6 月,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在向中共湖南省委并转中央的报告中,详列了开展争取白军工作的成绩:“在白军士兵中建立共产党的支部8个,发动兵变4次,由白军官 兵自发哗变参加红军的数十次。白军官兵能够成排成连的哗变,起义投向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