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第七章 人民防空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2 12:00

抗日战争前,岳阳有空无防。民国26年8月起, 日军飞机多次轰炸县城后,各县才组成防空协会支会,县长兼会长,开展防空宣传与训练,筹建防空设施。次年8月,岳阳设立防空指挥部,具体组织实施对空防护 和修建防空工事。至30年,除设2个甲种防护团、20余个防空监视哨外,仅挖小型防空壕396处、防空洞59处、地下室5处、避难所16处;配有报警旧钟 17座、救护担架50副、病床16张、灭火机4部、水龙13个、腕力吸筒67个。由于守军缺乏防空能力,地方政府无防空资金,群众无防空常识,抗日战争时 期,日军飞机在境内狂轰滥炸,制造了百余起空袭与多次施放毒气的事件。除守军在南津港击落2架外,日机未遭惩罚。岳阳人民生命、财产却遭受极大损失(详见 第三章第九节附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县设立防空哨所。 1954年,岳阳县成立人民防空办公室(以下简称人防办),开始进行城市防空建设。1969年,毛泽东主席发出“深挖洞”、“要准备打仗”的号召,岳阳城 区发动群众挖防空洞,并举行第一次居民防空疏散演习。1971年第二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岳阳被列为全国人防重点城市,成为湖南省10个国家级人防重点城 市之一。1973年,岳阳城区和各县城掀起“深挖洞”的热潮,“六号”工程、“二号”工程、城区主干道等公共骨干工程和各县坑道、地道建设相继展开。 1976年10月,湖南省人防工作会议在岳阳召开,与会人员参观主干道和“二号”工程后,给予较高评价。

1978年10月,第三次全国人防会议提出“全 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的“十六字”方针,岳阳人防工程建设开始调整。1984年,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人民防空条例》,全市进 一步重视平战结合的落实。同年10月和次年5月,全国人防工程防护技术论证会、湖南省人防工作会议先后在岳阳召开,与会者对岳阳人防工程的平战结合状况评 价较好。1985年,湖南省人防办有偿投资36.3万元,修建岳阳市丁家塘平战结合管理楼,开始人防工程建设改革试点,1987年4月建成投入使用,当年 受益。

1986年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国家人防 委《关于人防工作改革几个问题的意见》,强调“要把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平时和战时结合起来,提高人防工作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人防工程 建设要与城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结合”,“人防工程建设要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岳阳市人防办于1989年1月编制完成第一部《岳阳市城区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 相结合规划》,提出在岳阳火车新客站、德胜路、东茅岭地段、国际大厦等6处修建平战两用大型人防工程;提出在维护管理好现有工程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结合民 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提出结合城市新建、扩建大力提高城市防护能力。1995年8月,岳阳市政府发出《关于印发〈岳阳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的通知》,为新时期筹集人防建设资金、完成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保障。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和1997年《湖南省实施〈人民防空法〉办法》公布实施后,人民防空建设开始走上依法建设,依法管理的道路。

1997年5月,市人防办报请省建委批准立项“浅埋式人防工程定向自然通风研究”。省建委拨款2万元、省人防办拨款5万元,市人防办组成专题科研小组,经过2年多的努力,取得突破性成果。1999年11月30日, 省建委聘请军内外资深教授、高级工程师组成7人鉴定委员会,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验收、鉴定,一致确认:“该课题列题新颖”,“研究方法正确”,“数据真实 可信”,“结论正确”,“首次发现了浅埋式人防工程在无人工热源、无人工风帽条件下所具有良好自然定向通风现象”,“该项成果居国内领先地位”。中国科学 院主办的《科学时报》称誉“岳阳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地下空间存在定向自然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