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第一节 当铺、钱庄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11-20 12:00

一、当铺

清同治十年(1871),岳州城内注册登记的当铺有3家,华容、湘阴县城各2家,主要进行谷米实物借贷,后转向以衣物、金银饰品、古物等抵借现金。当铺对一般实物估价要低于实际价值一半左右,故有“半当”之说。

民国时期,各县都有一定数量的典当行。岳阳城内的当铺有一定规模,其中“公济”、“怡和”各有职工百余人;华容县城和几个重要集镇亦有当铺共10余家。民国30年以后逐渐消亡。

1992年,境内一些金融机构和政协部门先后设立典当行。1997年,市人民银行按照人民银行总行的要求,对其进行重新登记注册,共有7家典当行获准,即岳阳市政协设立的岳阳市巴陵典当行、市人民银行设立的中汇典当行、市农业银行设立的阜康典当行和洞庭典当行、工商银行湘阴县支行设立的牡丹典当行、华容县政协设立的海友典当行、岳阳县城市信用社设立的金飞典当行。

1999年4月,洞庭、金飞典当行撤销。其余5家因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相继进行清理整顿。1999年11月底完成对巴陵典当行的清理整顿和兑付工作。

二、钱庄

清同治九年(1870),岳州城内始有1家规模较大、业务全面的“裕泰恒”钱庄,原址在街河口,发行有“一串文”纸币。尔后,钱庄日趋兴旺,除岳州城区外,临湘、湘阴、华容各县县城以及较大集镇也相继开设钱庄。正规的钱庄有自己的牌号和固定的营业铺面,并注册登记,照章纳税,也有其他行业的商号暗地兼营钱庄业务,称“地下钱庄”,还有不少沿街摆设的“钱摊子”。在新式银行未设立前,钱庄业成为重要的金融组织。辛亥革命后,岳阳城区“陈恒昌”、“宜昌”、“永昌”、“通裕”等钱庄资本雄厚,在商界享有盛名。当时岳阳城为湘北粮食集散地,钱庄的大宗放款对象多是粮商。民国14年10月,湖南省省长赵恒惕以湖南大旱为由,命令岳阳守军将已成交的粮食全部强行充公,造成粮商破产,钱庄倒闭。抗日战争胜利后,钱庄复业,30年,钱庄开始兴盛。36年,岳阳县商会发起成立钱兑业公会,拥有大小钱庄37家,集中于城区商业中心区街河口、竹荫街、羊叉街、梅溪桥、观音阁等处。县商会参照武汉、长沙等地电报传来的价格,统一制订货币兑换牌价、利率,交由各钱庄执行。钱庄还参与金银买卖和买空卖空(称卖抛盘),业务较为发达。一些商民见钱兑业有利可图,纷纷私设钱摊,国民政府多次明令查禁,但屡禁不止。37年10月,金圆券狂跌不止,钱兑业无所适从,钱庄纷纷倒闭,无一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