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第一节 制伞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8-10 12:00

清代,巴陵、平江、湘阴等县为湘省纸伞制作之有名之地。民国24年,境内有制伞作坊(店)27家,从业人员37人,年产纸伞1.82万把。抗日战争胜利后,制伞业有一定发展,产量逐年增加。至1949年,岳阳、平江、湘阴、临湘4县年产纸伞10.2万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伞业逐步走上集体化道路。1952年,平江县城关镇率先成立制伞生产合作社。至1957年,境内有制伞合作社(组)7个,社员205人,年产纸伞12.4万把,产值16.7万元。

1958年“大跃进”中,制伞业受到一定影响,纸伞产量减至8.4万把。1962年,制伞合作社(组)发展到12个。年产11.84万把,品种由单一纸伞发展到油布伞。

1968年后,外地钢骨布伞输入境内市场,纸伞逐渐滞销,一些小型制伞企业相继歇业转产。至70年代末,仅存市伞厂和平江县伞厂2家企业,其品种发展到生产钢骨布伞。

80年代,制伞企业开展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花色品种为目标的技术改造,1983年,伞的品种增加到10个,有30多个花色,并开始生产尼龙布伞。1990年,花色品种达51个,产量达67.51万把。

90年代,制伞业效益滑坡。平江县伞厂1997 年破产重组为双旺伞厂,后因产销不对路,实行分块租赁承包。市伞厂1990~1992年每年还有240多万元的产销量,至1996年,产销量减少 50%,1996年以后,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靠赊销外地产品维持。至1999年,市内各伞厂相继停产、转产。

主要产品有:

纸伞 清末民初,主要生产油纸伞,颜色有红、绿、黑等,有38骨、42骨、48骨等不同规格。民国25年,开始生产印花纸伞。工匠从长沙购来图案纸,着色后,再糊上一层皮纸而成产品。以后又流行铜顶改良伞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纸伞作为传统产品,一直被伞业所重视。制伞行业以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不断创新,生产工艺美术伞。 1970年,平江县伞厂生产的明油纸伞出口4.78万把,以后,每年都有出口。1986年以后,该厂生产的规格为57厘米的小型轻便工艺美术伞,颜色鲜艳,图案清晰,既可作为美术品欣赏,又可遮太阳,年产5万把。至1990年,全市累计出口纸伞101.3万把。

布伞 1957年,市伞厂开始生产竹骨油布伞,1971年改生产钢骨油布伞和钢骨布伞。1973年,平江县伞厂相继生产钢骨直把、勾把、缩骨青布伞。到70年代末,逐步发展到手动、自动、二节伞和太阳伞等。以棉布、尼龙布等为面料。80年代,尼龙布伞成为制伞业的主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