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城市道路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8-10 12:00

据明万历二年(1574)《湖广总志》记载,“岳州府巴陵县街十八”,清代县志记载,光绪年间“岳阳街二十三巷三十六”,多为泥石台阶路,宽1~ 3米 不等,随地形变化,自由方式布局。民国9年,岳阳成立整理街道委员会,专司市政建设管理。抗日战争时期,岳阳屡遭日机轰炸,道路破坏严重。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为恢复城区建设,成立街道修筑委员会,制定营建计划,对城区主要街道进行整修。至1949年,岳阳有36街48巷,总长13公里。道路状况差,除几条主街铺垫了麻石或卵石外,其它街巷均为泥结碎石路面,大都崎岖狭窄、坎坷不平,能通行汽车的只有洞庭路、南正街、羊叉街、先锋路。

岳阳解放后,人民政府采取“以工代赈”和义务劳动等方式进行城市道路建设。1951年,把拓宽扩建的第一条马路命名为“解放路”,以纪念岳阳人民翻身得解放这一历史性事件。1953年秋,机关干部和居民义务劳动,改造人称“龙须沟"的芋头田,翻修路基、疏通阴沟。1958年,将泥土路面改成水泥路面,路幅拓宽为4米,延伸街道140米,两旁修筑下水道。嗣后,修整拓宽洞庭北路,拆迁柴家岭、半边街居民房屋893间,面积11257平方米,南北主干道宽由9米拓为15~18米,全长2040米,面积 3.876万平方米。向东开辟青年路、城东路;向南延伸

1993年,金鹗路开始修建时的情景。
洞庭南路。同年冬,由城区至城陵矶长7.5公里、宽12米的沿湖路开工。沿湖铁路亦动工兴建,由街河口至三角线全长1.2公里。从此,沿(洞庭湖)岸线水陆交通融为一体,成为城区交通运输枢纽。1964年,在天岳山、梅溪桥、洞庭北路铺设沥青路面。1966~1968年,相继铺设塔前街、红船厂、三角线、先锋路、乾明寺、郭亮街、竹荫街、南正街、街河口等路段。旧城区行路难的状况有所改善。1970年后,按城市总体规划将城区向京广铁路东、南面拓展,修建东茅岭大道,1976年竣工。从此,东西主干道贯通。1976年,市政基础建设开创“公办民助、集资建设”的路子,加快城市道路建设的速度。 1977~1982年,新建、改建、拓宽花板桥路、城东北路、太子庙路、建湘路、洞庭路(南、北、中)、鱼巷子(上、下街巷)、观音阁(上、下)、桃花井、竹荫街、街河口、油榨岭、鄢家冲(大、小)、乾明寺、红船厂、金家岭、马壕路、城陵矶(上、下街及横街)、巴陵西路和巴陵东路等17条道路,初步改善新旧城区交通状况。1983年,南北向主干道骨架工程——南湖大道动工修建,1985年竣工,为城区向东发展创造了条件,沿线成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体育活动中心。1984~1990年,先后修筑城东南路、南湖游路、转盘路、娃娃塘路、庙前街路、北堤路、长江路、北环路、南环路、齂园路、建湘路、巴陵中路(电信大楼至建湘路口)、德胜路(延伸),对梅溪桥洞口重新进行改造,修整加固七里山大堤等工程。

1991~1995年,岳阳城市建设抓住长江流域开放开发和湖南“一点一线”发展机遇,“突出修路、重点绿化、加速配套、强化管理”,兴建主干道7条,增加道路面积100.13万平方米。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长71.85公里,道路面积84.37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7.2平方米。1996~1999年,进一步加快“拓城活港,西连南接”的步伐,兴建望岳路、枫桥湖路、沿湖路、冷水铺路、东环路、北环路、南环路等城市主、次干道14条。至1999年,市中心城区共有道路72条,总长88.7公里,道路总面积188.6万平方米,其中高级、次高级道路75.5公里,道路面积171.1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7.8平方米。同时,云溪区城区主干道增至 16条,总长33.44公里,道路面积67.56平方米;次干道17条,总长32.24公里,道路面积27.31万平方米;步行街11条,总长10.9公里,道路面积1.19万平方米。君山区城区主干道增至11条,总长54.898公里,总面积114.5494万平方米;次干道18条,总长度14.418 公里,总面积31.5246万平方米;步行街13条,总长度5.2公里,总面积3.12万平方米。

 

 

南湖大道 系市中心南北方向主要干道。北起岳阳火车站广场,南至南湖麦子港,全长3064米,南北两段分期施工。南段由土桥至南湖麦子港,全长2180米,路宽50米,三块版型,沥青路面。其中车行道宽15米,两侧非机动车道各宽6.5米,人行道各宽9米,2条绿化分隔带各宽2米。1984年6月开工,1986年10月竣工。全段耗资 780万元。北段从土桥向北至岳阳火车站广场。全长884米,路宽80米,三块版型。1987年冬开工,1988年12月竣工,大道的建成为岳阳城区向东发展创造了条件。沿线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体育活动中心。

北环路 包括南北两段,北段工程东自五里牌加油站,经岳化桥、东风湖渔民新村至市制药一厂,西接北门渡口公路。全长5840米,总投资1915万元,由市规划设计院设计,沿线各单位和市建委协调组织施工。整个工程分两期完成,第一期工程为路基工程,东风湖水下工程桥涵,全路段征地拆迁工程于1988年底完成;第二期工程为柏油路面、人行道绿化和路灯工程,1989年8月底完成。南段工程北起北环路南转盘,南接琵琶王立交桥,全长1070米,路宽46米,总投资1200万元,道路为三板三带结构,由岳阳市郊区建委组织施工,1995年9月全线通车。

东环路 北起巴陵东路琵琶王立交桥,横跨五里牌路、青年中路、金鹗中路,南接南环路,全长2400米,路宽46米。全线分两期施工,由岳阳市郊区建委承建,市路桥公司负责施工,总造价 3455万元。一期工程自琵琶王立交桥至金鹗广场交接处,全长1506.8米;二期工程自金鹗路交接处至南环路,1995年底前全线通车。

望岳路 起于桂花园路,止于北环路,总长4383米,宽42米。第一期工程长1346.7米,南起北环路,北至洞氮子弟中学,按半幅(21米)修筑,总投资650万元。由市规划设计院设计,市建委组织建设,市政公司施工,1992年6月破土动工,10月建成通车。第二期工程路宽46米,投资1200万元,由岳阳市规划设计院设计,鹰山石油化工厂和市建委协调组织施工。鹰山石油化工厂负责征地拆迁、土石方等前期工程,征地55亩,拆迁房屋近4000平方米,岳阳市建委承担路面、铁路涵洞及供排水工程施工。该工程是省重点工程帘子布工程的基础工程,也是冷水铺工业区的交通骨干工程,1995年9月通车。

南环路 市中心城区最南端东西向的主干道,位于南湖边沿,东起奇家岭路,西止城东南路,全长2421.66米,依次与建湘路、白杨坡路、南湖大道、得胜路相交,以南湖大道为界,分为东西两段。其中南环西路连接南湖大道和岳荣路,横跨公园路和德胜南路,全长1912米,路宽40米,总投资1950万元,由市规划勘测设计院设计,市政公司施工。

巴陵大道 市中心东西向主干道,分西路、中路、东路3段。其中巴陵西路西起洞庭路,东至巴陵大桥,全长493米,路宽3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分2期建设,1982年开工,1983年竣工通车,总投资430万元。巴陵中路西起东茅岭,东抵建湘路,全长2238.3米,实际建设长度1508.3米,路宽50米,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总投资 1676.6万元。巴陵东路西起建湘路,东至皇姑塘收费站,全长4980米,路宽60米,1992年施工并竣工通车,总投资3400万元。

沿湖大道 是一条集防洪、交通、观景三位一体的城市主干道。南接洞庭北路、东风湖路,北通城陵矶、西连洞庭湖大桥。全长7656.35米,路宽38米。1996年8月开工,1997年1月通车。

桂花园路中段工程 桂花园路是城陵矶旧城改造的关键工程,北接通海路,南连江陵路。桂花园路中段全长360米,宽40米,总投资600万元,由岳阳市旧城改造安居工程指挥部组织施工。该工程采用政府投资与土地综合开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城陵矶地区的旧城改造,对改变城陵矶口岸形象,促进岳阳开发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