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仓储管理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11 12:00

一、仓库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棉麻等农副产品均系私商经营,开设的土产行有仓库、堆栈,多系民房和简易仓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供销社建社初期,大多数单位没有仓库,租用民房或借用公房作仓库。 1953年,各县和基层供销社为加强农副产品的收购和储存,采取租赁和购买民房等办法,设立一些小型仓库、货棚。共有仓库47处,其中华容县12处,主要储存粮食、油脂、棉花、蛋品等;岳阳县14处,主要储存食盐、茶叶、南货、棉花、麻类等;湘阴县8处,平江县5处,临湘县8处,主要储存农副土特产品。这些仓库设备简陋、容积很小,布局分散,管理使用不便。

1955年,投资32.7万元,加强基层供销社仓库建设,其中用于农副产品储备、中转、加工的各种仓库建设占80%,建设土木结构的仓库、货棚共2.3万平方米。

1964年,湖南省供销社所属各公司在岳阳专区设立二级站,岳阳贸易采购供应站投资10万元,在马壕征地5.8亩,建仓库3栋1500平方米、货棚1200平方米;岳阳食杂果品站投资8万元,在南津港征地4.3亩,建仓库3栋1500平方米;岳阳储运站投资15万元,在三角线沿湖铁路旁建中转仓库6栋3600平方米、月台150米。同时,由省供销社投资在岳阳县鹿角建国家棉花储备库4640平方米、货棚820平方米,货运码头1座。至1965年底,有各类农副产品仓库、货棚86栋,面积52150平方米。

1966~1976年,县社以上库容很少增建,仓库建设与购销业务的发展不相适应,以致大批农副产品被迫高堆码或露天堆放,造成霉烂变质和破损报废。

1976~1984年,省供销社和省计委每年拨专款建设仓库,并安排部分钢材、水泥、木材;地区供销社运用部分利润留成和简易建筑费、折旧基金、修理费等,弥补基建资金的不足。为了解决城市水果保鲜问题,市食杂果品公司在庙前街建成1700平方米的冷库,库容1000吨。市棉麻蚕茧公司建成韩家湾棉花储备库4000平方米。

1990年,全市有仓库货棚625195平方米,其中县以上供销社298482平方米,占47.74%;基层供销社365713平方米,占52.26%,仓容基本能满足农副产品经营的需要,此后再未新建(扩)仓库。

二、仓库管理

供销社建立初期,仓库数量少,缺少必要的管理制度。1964年,贯彻执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颁发的《供销合作社仓库工作暂行条例》、《基层供销合作社仓库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后,市供销社系统广泛开展“四无”(“四无”即无火警被盗、无霉变破损、无虫伤鼠咬、无差错事故。)仓库竞赛活动。1966年,开展“四无”竞赛的仓库184座,通过检查评比, 符合“四无”要求的达85%以上。

“文化大革命”期间,仓储企业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纪律松驰,各项考核基本停止。1980年,岳阳市供销社印发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颁发的《供销合作仓库管理若干规定》,制定商品入库制度、仓库保管制度、仓库岗位责任制度和仓库定额管理制度,健全商品养护组织,配备专用商品养护人员,制定推广“五五”商品堆码技术操作规程。1976年,县以上农副产品纯销售1.32亿元,商品损耗额54.1万元,占0.41%;残损霉变额31.68万元,占0.24%。

80年代,商品储存量不断增加,商品损耗额呈下降趋势。1985年,县以上公司仓库开展“服务思想好、保管任务好、指标完成好、安全生产好”的“四好”仓库竞赛活动;县以下基层供销社继续开展“四无” 仓库竞赛活动。1990年,县以上农副产品纯销售额达3.24亿元,商品损耗额64.3万元,占0.2%;残损霉变额55.08万元,占0.17%。华容县棉花仓库“四无”合格率达90%。1992年,市棉麻土产公司被省供销社评为仓储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