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第三节 文化教育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10 12:00

一、课堂教学

 

    光绪二十九年(1903),《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后,小学堂仿效西方班级教学形式,废除私塾单个的教学方法,教习教课用地方方言,无课时计划,教学方法大多为注入法。

    民国8年,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加之对美国学者杜威设计教学法的宣传,教学方法有所改革。各县先后成立小学教员暑期讲习所,研究各科教材教法。高级小学实行单式班授课,初级小学多为多头复式,部分教员能初步掌握复式教学特点,注意讲练结合,有的也采用启发式,自学辅导法,推行小先生制等。抗战胜利后,高年级采用自学辅导法,中、低年级采用启发式,并用展览标本、补充读物等方法,增加教学效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县小学组织学习老解放区教学经验,提倡民主管理。在教学中注意培训儿童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及普通科学常识,增进学生对生活、社会、自然的认识。

    1952年,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和《普希金讲演录》。每学期开学前组织教师钻研教材,制订教学计划。规模大的小学建有各科教研组,规模小的学校建立联校教研组,组织观摩教学,建立听课、评课制度。1958年进行教学改革,实行教育、生产劳动、科研三结合,用砍、补、换的方法调整教材。

    1960年,湖南省以岳阳师范附小为试点,推行辽宁省黑山县北关小学集中识字的经验。各县均成立教改办公室。在教学中,推广所谓“双高课”(“双高课” 指高速度、高质量课。),要求低年级学生每天识字100多,小学生作文要突破“万字 关”。有些地方还组织高速度批改作业的表演,同年2月17日组织的一次表演中,岳阳县洞庭路完小一位教师竟用6分钟时间“批改”600本算术作业。

    1961年后,学习毛泽东的“十大教授法”,重点开展“少而精”、“启发式”教学研究,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文化大革命”前期,课堂教学以“大批判开路”,后期大搞“开门办学”,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严重下降。1976年后,教师注重抓好备课、教课、作业批改、个别辅导工作。重视基本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注意提高单位时间教学效果。各县(市)、区、农场教研室指导条件较好的小学办实验班。华容县实验小学1980年开办实验班,其经验得到充分肯定。省教委将该校定为全省教学方法改革点。至1995年,全市有34所小学,95个班,3683名学生开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学生识字量增加,阅读能力提高,作文能力普遍优于平行班。后来,由于字理识字实验开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相对减少。

    9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小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使用教学挂图,直观教具及投影、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媒体,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市“两基”验收合格后,大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1999年,在狠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狠抓减轻学生负担,严格控制作业量,不准加班加点补课,不准滥发资料和配套用书。全面实施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等级+特长+鼓励性评语”在全市推开。

二、勤工俭学活动

 

    清末,小学设“手工”课,但列为随意科,加上当时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和该项课程教师缺乏,有些小学并未开设。

民国时期,劳动课或名“手工”,或名“劳作”,为初、高等小学堂必修课。内容为手工劳动,如泥塑与缝制等。女生加缝纫,改家事科为随意科。有些小学师生自种蔬菜,有些学校学生参加建校劳动。平江县私立懋通商业学校设有贩卖部,六年级学生轮流去贩卖部实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5年开始设置“ 手工劳动 ”课。建于1995年,1963年,高年级改为“生产常识”。“文化大革命”期间,小学生除参加校内劳动外,还支 援农民春插和夏收。“小秋收”是农村小学普遍开展的活动。

1983年,市教委成立勤工俭学管理站。小学因地制宜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生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要求教学,三年级以上均设劳技课。至1999年,全市小学共办农场3005个,基地1765亩,年产值1606万元,纯利润924万元;工厂22个,年产值356万元,纯利润105万元;第三产业网点1496个,年营业额5889万元,纯收入1985万元。

 

                          

 

三、学制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后,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民国元年,教育部实行新学制,初小4年,高小5年。民国11年至1949年,一直是初小4年,高小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小学沿用“四二分段制”。1951年,一度改为“五年一贯制”,1953年后,仍用“四二分段制”。

    “文化大革命”期间,小学改为“五年一贯制”。1983年后,开始执行六年制教学计划,极少量小学仍办有五年一贯制实验班。

四、课程

 

    清末,初、高等小学堂均按学部规定开设课程。初、高等小学堂皆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图画、手工作为随意科目。高等小学可加手工、农业、商业等随意科。宣统二年(1910),初等小学的中国文学改为国文,停授历史、地理、格致三科。随意科目增加儿歌。高等小学堂的中国文学改为国文,加设儿歌、手工,随意科增加英文。

    教会小学一般按照规定开课,有少数学校增设外语和《圣经》,华容县私立明道初级小学曾以《圣经》取代修身和公民课。每周星期六上午上《圣经》课。

    民国元年,废除读经讲经。初小设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唱歌、体育等。女生另加缝纫科。自三年级起算术加授珠算。高小设修身、国文、算术、中国历史、地理、理科、手工、图画、唱歌、体操等。三年级设英语为随意科。男生外加农业,女生外加缝纫。4年,受洪宪帝制影响,高小恢复读经,女生的缝纫科扩大为家事科。

    民国12年,推行新制,国文改称国语(改文言文为白话文),唱歌改称音乐,理科改称自然,取消修身科,高小增设公民科。17年,高小除开设公民外,增设三民主义和童子军科。18年,三民主义改为党义。21年,高小不设党义,设公民训练。31年,将公民训 练改称团体训练。

    民国时期,县立规模较大的小学遵章开课,不少小学则按师资条件开设课程。有的小学甚至仍沿用《百家姓》、《三字经》作课文。

    苏区小学除增设共产主义、艺术课外,其他与公立小学相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类小学取消团体训练及公民,高小设时事、语文、算术、历史、地理、自然、体育、唱游、美术等。

    1952年秋,试行“五年一贯制”的小学,开设语文、算术、体育、图画、音乐。四、五年级加开自然、历史、地理。1953年停止推行“五年一贯制”仍按“四·二制”安排课程。自1954年起,增设手工课,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1958年下期,将劳动列入课表,每周2小时。

    1963年秋,开设周会、语文、数学、体育、音乐、图画、手工。高年级加开历史、地理、自然与生产常识。1967年,课程改为政语、算术、革命歌曲、体育、劳动。1972年秋,小学开设政治、语文、常识、科学常识、体育、音乐、图画等。1978年春,小学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自然、体育、音乐、美术。因限于师资,境内多数小学未开设外语。

    60年代的工读小学注重语文、珠算、简易算术,不开音乐、美术、体育

课。

    1981年秋,开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地理、历史、体育、音乐、美术等。1984年,增开农业常识。1986年,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劳动教学大纲》,全面开设劳动课。长炼子弟小学于1987年下期起增开计算机常识。湘阴县城北小学1988年以来在高年级开设英语和计算机课程。远翔实验学校和求真学校均开设英语和电脑课。

    1993年,国家教委颁发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程安排,其课程由两部分组成,一为学科课程,增加了社会,取消了历史、地理,一为活动课。

1993~1999年岳阳市六年制全日制小学课程安排

年级
周课时
课程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总课时

思想品德 1 1 1 1 1 1 204
语文 10 10 9 8 7 7 1734
数学 4 5 5 5 5 5 986
社会 2 2 2 204
自然 1 1 1 1 2 2 204
体育 2 2 3 3 3 3 544
音乐 3 3 2 2 2 2 476
美术 2 2 2 2 2 2 408

晨会(夕会) 每天10分钟
体育锻炼 4 4 4 4 4 4 816
科技文体活动
班团体活动 1 1 1 1 1 1 204
地方课程安排 2 2 3 3 3 3 544
周活动课时 30 31 31 32 32 32 6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