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林业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10 12:00

林木育种营造,史料记载始见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巴陵县黄秀乡恒伯村24户江姓农民,采马尾松种子育苗,最多一年育苗10亩。民国31年,华容、平江县建立农业推广所,下设林场,负责采种育苗造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建设。50年代中、后期,各县先后组建国营林场、苗圃和林业推广站,开展育种、引种栽培示范与技术推广。1960年,杨楚浩总结出林木种子简易检验法并撰写专著在全国推广。1964年,开始引进水杉、池杉、桉树、丛生竹试种。70年代,各县相继建立林科所,开展林业资源普查和应用技术推广。1984年国家颁布《森林法》,掀起植树造林运动的高潮,1986~1990年,年均造林40万亩以上。汨罗市从1985年起经3年努力,植树造林,消灭荒山。1989年荣获“湖南省消灭荒山第一县(市)”的光荣称号。1988年,岳阳市委、市政府作出“两年消灭荒山,五年绿化岳阳”的决定。1990年,成为全省第一批消灭荒山的地级市之一。

一、引种繁育

1956年,华容县一中、临湘县人民医院从外地引种水杉作观赏树种栽培成功,为市内引种伊始。1973年,地区林科所任奇、曹陟山等从省林科所引进火炬松和湿地松试种成功。70年代末,汨罗桃林林场建立丘陵区主要造林树种引种试验园100亩,试验树种140多种。1982年,湘阴县林业局从湖北引进欧美杨并在湖区建栽培基地。1998年,市林业局引进雷竹4个品种和胡柚等多个阔叶树种。至1999年,全市共发掘、引种、栽培、试验220多个品系的树种,筛选出具有较好经济价值、适宜本地生长的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池杉、欧美杨、多枝桉、赤桉、巴陵籽油菜、楠竹、泡桐、樟、檫树、黄山松等10多个优质树种,并建立湿地松、火炬松种子园1500亩、池杉种子园88亩及湖南省第一个水杉种子园。“八五”以来,全市共推广林业科技110项,建成良种繁育基地6000多亩。引进的国外松和欧美杨已成为山丘区和湖区造林的主要品种。

二、经济树种营造

境内具有较好经济价值的乡土树种有杉木、油茶、马尾松、楠竹等。50年代开始大量人工种植,70年代开展速生丰产栽培试验及品种选育,均取得良好成绩。1983年,首次在平江县实行飞机播种造林,1984~1985年,在岳阳、汨罗两县推广,总计造林30多万亩,岳阳、平江两县获全省推广奖。

1974年,地区林科所范燕传等开展油茶早期丰产试验研究,实现3年开花,4年结果,7年高产,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内较高水平,为油茶早期高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1976年,地区粮食局王马肃提供五棱籽油茶丰产信息,1980年,经省林科所苏贻铨、王德斌和地区林科所范燕传等长期的观察选育,确认该品种为优良品种,定名为“巴陵籽”油茶,开始在境内推广。1996年,平江县林业局、省林业科技推广站、省林科所进行优良品种“巴陵籽”油茶丰产示范试验获成功,获岳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经济林木的营造中,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并对营造方式进行重大改革:改烧山为砍山,改全垦为穴垦,改造纯林为混交林,改常规造林为工程造林,改同年林为异年林,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树种选择上,选用速生优质树种,如湿地松、火炬松从1973年引入,到1999年已推广种植70万亩,成为山丘区的主要树种之一。欧美杨以其速生优质的特点,从1982年引种试种,到1999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成为湖区最主要的经济用材林,并开发为纸业集团造纸浆的首选材。

1991年起,在引进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和中德合作洞庭湖生态造林项目中,开始推行以效益考核为中心的现代营林管理方法,建立电脑数据库,采取“报账制”。1991年实施“洲滩造林控制钉螺孳生,减少血吸虫病传播”的试验项目,取得成功,纳入省重点工程造林项目。贯彻中央“分类经营”方案,将森林划分为生态林和经济林,1998年,全市已完成划区定位工作,为确保森林生态效益,调动林农爱林、护林积极性迈出了关键一步。

三、森林保护

1974~1976年,汨罗县林科所和华容县林业局把白蚁防治列为研究课题,对蚁群的种类和活动规律作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创造以芫花为主的土烟剂熏烟灭蚁法和压烟灭蚁法,有效地控制了白蚁的为害,该项目分获地区科学大会奖和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1971年,汨罗县林科所邵立超在对粗鞘双条杉天牛的研究中,发现其危害与杉木品种有关。1976~1978年,在室内利用多种树皮对杉天牛成虫寿命和产卵孵化的实验观察,验证了泡桐、山苍子、檫树能控制和推迟成虫产卵及缩短成虫寿命,还在室内进行雄性辐射不育和室外进行药物防治试验。提出营造混交林,抚育施肥、增强树势,同时,施放姬蜂、小茧蜂等天敌,能有效防治其为害。此项成果在该县10万亩杉林推广,取得很好效果。1980年9月,全国杉天牛防治现场会在该县召开。次年,潇湘电影制片厂以此为题拍摄《杉天牛与它的天敌》科教片在全国放映推广。该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1982年,随着湿地松、火炬松大面积推广栽植,发现有枯鞘病侵染,并日趋严重。1985年,汨罗县林科所邀请省林科所共同研究,1987年列为省研究课题,由贺正兴、刘义平、廖正乾、韩明德、蒋燕荣等承担。研究探明,枯鞘病系由松色二孢菌侵染所致,其侵染途径随微红梢斑螟为害占52.9%、干枯型生理引发占22.88%、红梢小卷蛾为害占14.3%,并探明微红梢斑螟在湖南的火炬松上的发生世代,确认松色二孢菌侵袭引起的枯梢病,在省内一年只有3~5月一次发病高峰,纠正了一年2次发病高峰的说法。1989年12月经省级鉴定,认为该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1990年获省农业厅科技成果二等奖。

松毛虫为马尾松周期性重灾害虫,因其繁殖力强,破坏性大,被称为无烟火灾。1984年,汨罗县林业局高声坤、易益明、杨桂兰、奉卫东、张赐勋等应用赤眼蜂放卡,防治面积1.465万亩,效果达65%。在周期性暴发的1987年比上一暴发年受灾面积下降98.22%,该成果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岳阳市林业局李景星、陈南林等完成岳阳市森林病虫及天敌资源普查,依据各病虫的生活、栖息、繁衍规律,制定境内大规模营造混交林,改化学药物防治为生物和生态综合防治为主,该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到1999年,全市设立森林病虫防治机构8个,有检疫员28人,对入境的林木、种子和苗木进行检疫。配备森林病虫专(兼)职测报员280人,常年监测面积覆盖率达91.5%,中短期测报准确率达91.8%,木材种苗产地检疫率在90%以上。1996年进行松针褐斑病普查。1999年进行第三次检疫普查。1991年,在平江、岳阳、临湘、汨罗建立森林防火微波通讯网,1999年开始使用卫星定位系统监控森林火灾,加强了森林防火能力。

四、森林及树种资源调查

1956年以来,省、地、县组织森林调查队,对境内森林资源进行多次调查。并编写出《岳阳地区森林资源调查资料汇编》,调查成果达国家规定精度要求。1982~1984年,地区林科所、临湘县林业局、平江县林业局曹陟山、周均国、范宝山等参加湖南省杉木立地条件划分研究,得出影响丘陵区杉木生长的四个主导因子,划分为18个立地类型,曹陟山撰写《杉木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研究报告》,其中山区部分汇编入《湖南省杉木立地条件划分研究报告集》。

1984年3月,省林业厅、地区林业局安排王生保、杨业斌、周焕林、莫贵贤、林庆瑞承担林木种源普查课题,经一年多时间,基本查清境内木本植物树木种类和珍稀树种资源:至1985年,木本植物95科345属1118种。其中乡土树种898种,引进树种220种;乔木551种,灌木和藤本541种,竹类26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有7种;地方珍稀树种22种。在此基础上,制订出《种子生产长远规划》,并编写出《岳阳地区树木名录》和《岳阳地区种源普查资料汇编》,1986年获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90年代,加强了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建设。1994年升为国家级保护区,1996年冬,市林业局与日本、芬兰等国学者联合对东洞庭湖雁类生态环境与小白额雁迁徙、生存、栖息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并就三峡工程对东洞庭湖湿地生物生存栖息的影响等课题进行考察。期间,发现48种境内未曾记载的鸟类,1999年境内开展野生动物资源普查。

五、林产工业开发

境内林业资源所占经济比重不大,工业开发起步较晚。近几年来,对森林资源的加工利用取得一定成果。1999年,具有一定规模的林产加工企业有120多家,总产值达5亿多元。

木浆造纸  南方纸业集团年耗马尾松20万立方米,年产纸13万吨,其中“岳阳楼牌”新闻纸荣获省1997年首届林业博览会金奖。1999年国家新增12万吨杨木纸浆项目正式启动。

松脂加工  马尾松采脂加工最早于平江县黄金洞,国外松采脂从1989年开始。1995年部分采脂施用松树增脂剂,效率提高。1997年,全市首次培训采脂员200名,并发证管理,把采脂、加工纳入科学规范管理。

1995年,市木材总公司与台港商联合成立长江木业公司,开发生产细木工板,总投资600万美元,产品参加1997年首届省林博会获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