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能源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10 12:00

一、电力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平江县黄金洞金矿从国外购进小型发电设备为矿区供电,为境内应用电力之首。至1949年,境内有6家小火电厂,装机9台,总容量172千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电力工业迅速发展,电力科技随之兴起。1959年,城陵矶电厂一期工程建成,安装1台苏式6000千瓦发电机投产。随后,安装1台国内独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6000千瓦双水内冷机组。1964年,二期工程竣工,采用抽气式汽轮机组,既可供热,又可供电。60年代中后期,湖区排灌工程陆续完成,加上山区小水电开发,城乡形成初具规模的供电网络。

80年代后期,省政府与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合资,在城陵矶兴建华能岳阳电厂,投资23亿元,安装2台英国产35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

90年代始,电力部门与地方集资办电。建成220千伏华容护城变电站、汨罗新市变电站、临湘峡山变电站。建成110千伏临湘沅潭变电站、湘阴洪家坡变电站、云溪区路口变电站、岳阳楼区南津港变电站、金盆岭变电站、湘阴洞庭变电站,扩建了220千伏巴陵变电站、护城变电站;扩建110千伏枫树坡变电站、笔架山变电站、临湘变电站、荣家湾变电站。新增110千伏线路2条。农村有7座新的35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行。扩建后的笔架山变电站,主变增容20000千伏安。整个市网成为以110千伏为主网结构的统一电网。

1996年6月6日,湘阴县青潭乡由大电网供电。至此,全市乡、村、户通电率达100%、99.45%、92.81%。至1997年底,全市共有变电站54座,主变78台,总容量136.2万千伏安。其中220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19座,35千伏变电站32座。送电线路1954.98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6548公里。

二、农村能源

民国28年3月,湘阴县城衙前街居民范敏初用青砖和水泥建成35立方米沼气池,用沼气煮饭、点灯。为境内开发利用新能源之始。

60~70年代,农村能源科研限于沼气开发与利用。1977年,岳阳地区沼气推广利用领导小组成立,下设办公室。各县亦相继建立办事机构。次年,省内第一个沼气科学研究所在汩罗县建立。80年代,农村能源开发转为大抓省柴灶、节媒炉的技术研究。1986年,岳阳市农村能源办公室制订出《岳阳市农村能源开发规划》。到1999年,境内建沼气池9.128万户,年产沼气4929.12万立方米;有98%以上的农户使用省柴灶、节煤炉;有4万户已成为沼气综合利用的农业生态户。全市拥有农村能源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318人,其中农民技术员294人,先后有8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1979年,华容县灯具厂吴绍民、谭海清共同研制的“沱江牌”沼气灯,1980年正式投产。1987年12月评为农业部优质产品。1995年10月评为农业部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1997年10月评为农业部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三、节能

节能科研起步于60年代。1965年,湘运岳阳公司开始推广使用汽车节油经济行驶技术。随后,岳阳水运公司在2105型、b135型、b160型机动船上研究推广惯性增压技术,节油效果显著。70年代中期,平江县氮肥厂开展沸腾炉利用废弃物热能生产蒸汽试验获成功。随后,经逐步完善并在境内同行业普遍推广。

80年代初,长炼开始研究油品低温排放余热发电和汽油密闭装车油气回收装置,经3年努力获成功,均为国内首创。1983年,岳阳电厂在华中工学院、省电力中心试验研究所的帮助下,研制成130吨/小时锅炉钝体燃烧器,年节约无烟煤4000吨、助燃用油4000~5000吨。临湘、湘阴县氮肥厂在省内率先开展沸腾炉燃用低热值煤研究;岳阳地区氮肥厂进行压力为320公斤/厘米Φ600节能合成系统技改工程,均取得成功。80年代中期,3517工厂在国内橡胶制品行业率先应用热电联供技术,建成背压汽轮发电机组,实现一汽二用。汨罗县酒厂、岳阳市酒厂利用酒糟废液发酵生产沼气,供酿酒和职工生活用,既减轻了污染,又节省能源。

1991年,全市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节能比上年下降3%。1992年,经对40种主要能耗产品考核,稳定降低率75%,比上年又下降4.4%。90年代,能耗年均下降4.5%左右。最好年份1993年下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