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化工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10 12:00

化工技术在民间流传历史悠久,主要是一些土法炼碱、硝、蓝靛和作坊油漆、蜡烛生产。

1950年,解放军总后勤部在岳阳建江零331厂,1952年投产,半机械化生产胶鞋、雨衣等产品。60年代中后期,各县一批小化肥、小农药和精细化工企业陆续兴建投产。70年代,炼油—催化剂型长炼、岳化、洞氮等中央、省属化工企业先后在境内建成投产,一个新型化工基地逐步形成。

“七五”期间,化工行业的科研,主要围绕降低能耗、治理“三废”、保护环境、开发新产品而展开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和推广先进科技成果。长炼、岳化、洞氮等大型企业成为全国节能先进单位。市属7家小氮肥厂吨氨煤耗比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低24.25%;电耗比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低10.9%。主要化工产品全部达到部优和省优。市属9家企业全部上等级。其中3家评为化工部“六好”企业,3家跨入国家二级企业。

一、化学肥料

化肥生产科研起步于60年代后期,对小合成氨生产的原料路线进行改造,实现粉煤取代块煤造气,解决生产原料缺乏问题。1970~1973年,地区氮肥厂、汨罗县氮肥厂、临湘县氮肥厂组织攻关,全面改造造气系统,实现了粉煤成棒入炉造气,且气质良好,为高产稳产闯出一条新路。

洞氮投产后,改以石脑油为原料和以重、柴油为燃料取代天然气为燃料。在抓好引进设备改造的同时,狠抓产品质量,尿素品质大大提高,被用户誉为“江南一枝花”,“芙蓉牌”尿素两次蝉联国家质量金奖。市属7家小氮肥厂在“六五”和“七五”期间,完成生产过程的系统改造:推广合成、变换、铜洗工段的余热回收;推广Φ600节能析流式合成塔内件,改变了小机群、小塔群、小炉群的落后生产结构,配置了先进的技术设备,煤耗和电耗大幅降低。

90年代,化肥行业在“八五”期间充分显示出其科技内涵的强劲。“九五”期间因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地方小化肥科技攻关几乎停止。1991年,临湘氮肥厂年产4万吨尿素装置竣工投产,当年产尿素23778吨,至1996年,扩产为年产6万吨规模。1996年,岳阳市氮肥厂铁路专线及合成氨综合节能改造,岳阳化肥厂综合节能改造相继竣工。岳阳化肥厂在全省首家推广应用全低变新工艺及新型触媒,使生产能力提高1倍,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同年,湘阴氮肥厂周伟、何炳兰完成的小化肥“两煤”节能技术(推广)项目,获省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石油化工

1973年起,长炼陆续建起石化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设备研究所及设计院等科研机构,拥有一支570多人的专业科研队伍,重点开展炼油工艺、炼油催化剂、“三废”处理、节能改造、设备研究及计算机应用研究,与近30所大专院校协作攻克生产中的一些重大难题,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至1999年,共取得科研成果3303项。其中,重大成果221项,有5项获国家发明奖,7项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6项获省、部级奖励。申请专利104项,已批准72项。尤其在炼油催化剂系列开发方面有7项获国家级奖励。

田菁粉助剂的应用  1976年,由长炼、石油部第二炼油设计研究院炼制研究所、石油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石化科研院)、北京大学、兰州化机所组成长岭加氢精制会战组,首次采用田菁粉制成助挤剂获得成功,解决了用柠檬酸、聚丙烯酰胺等催化剂担体挤条成形助挤剂性能不稳定、价格昂贵的难题,采用天然豆科植物田菁制粉作助挤剂,资源丰富,价格便宜,生产的担体外观光滑整齐,机械强度好。1982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

甲苯岐化催化剂  (CDF-1)的工业试生产和应用1975年,复旦大学化学系催化教研室承担石化部下达的甲苯岐化催化剂研究任务。该组在剖析上海石化总厂引进日本甲苯岐化催化剂T-81的基础上,研制出以工业水玻璃合成的丝光佛石为主要成分,不添加其他活性组分的DF-163和DF-166甲苯岐化催化剂。经1000小时试验,各项指标均超过或接近T-81催化剂水平。1977年3月~1978年2月,长炼进行20立升中试,经1000余小时活性、稳定性试验,其结果与小试重复,具有工业价值。该厂于1978年2月采用复旦大学成果生产甲苯岐化催化剂。8~9月,完成装置改造,10月开始试生产,11月底生产出成品5.7吨,技术指标超过日本T-81水平,取得一次放大生产成功。1980年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982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

分子筛裂化催化剂的研制  1977~1979年,长炼从改进催化剂担体结构和提高Y型分子筛质量入手,选定全合成共胶法工艺路线,研制共Y分子筛裂化催化剂成功。美国著名催化剂企业戴维森公司和英国哈德公司负责人认为:共Y剂是他们评价过的各国催化剂稳定性最好,活性极佳的催化剂。该成果在全国迅速得到应用,使汽油轻质油产率提高,能耗降低。使用该成果,年增效益1000多万元。此项成果获1982年石油部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1983年湖南省成果推广一等奖和全国优秀新产品金龙奖、1984年国家质量管理银奖。

CB-6低铂铼重整催化剂及其工艺技术  CB-6低铂铼重整催化剂由中石化科研院、长炼、抚顺公司石油一厂联合研制成功。该催化剂是以r-AL2O3球为栽体,具有结晶完整纯度高、孔分布集中稳定、机械强度好等特点,且铂含量在当时国内同类催化剂中最低,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该产品在抚顺石油一厂重整装置使用后,比国内第一代铂铼催化剂每年增效660多万元;在兰州炼油厂使用,第一周期运转三苯收率提高4%以上。该成果获1989年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RN-1和氢精制催化剂及工艺研究  该项目由中石化科研院、长炼、广州石化总厂、北京石油设计院于80年代后期联合开发而成。它由挤条型r-AL2O3为载体的钨、镍系的氢精制催化剂,产品性能达到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并获1990年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焦化蜡油加氢改质-催化裂化组合工艺的研究及工业应用  由中石化科研院、长炼共同开发,并通过中国石化技术开发中心组织鉴定的焦化蜡油加氢改质催化裂化组合工艺。1997年11月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长炼有李树义、张继光、孙学清、袁赞根、潘先灿、陈文良、郭庆明参加研究。项目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

GCR-10连续重整催化剂研究及工业应用  由中石化科研院、长炼、广州石化总厂杨森年、刘士武、黄大洋、冯敢、李国友等共同完成的GCR-10连续重整催化剂及工业化应用项目。1996年通过中石化技术开发中心组织的鉴定,并获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催化剂输送、抗磨损、再生、反应性均能满足使用要求,可替代进口同类催化剂使用。项目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

RT-1催化剂及其在中压加氢处理工艺上的工业应用  由中石化科研院、大庆石化总厂、洛阳石化工程公司、长炼史建文、孙助权、章砚萍、朱义勤、郝赫超、王兴敏共同完成的RT-1催化剂及其在中压加氢处理工艺上的工业应用。1996年通过中石化技术开发中心组织的鉴定,并获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三、化工原料

境内化工原料主要由岳化生产。70年代末,主要科研成果是对环己酮装置进行二次皂化、环己醇脱氢、熔融盐热载体等工艺改造,使环己酮纯度达99.7%以上,产品获国家银质奖。

80年代初,对3000吨/年烧碱装置进行多次改造,并采用新工艺、新材料,使年生产能力提高到2万吨;对锦纶长丝采用VC408、VC443新技术和装备,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对聚酯切片装置实施配套改造,并引进4台水下切拉机,生产能力由5600吨增至1.5万吨;对聚荜乙烯装置进行综合改造,采用新型催化剂,使产量提高31%。

80年代中期,率先在国内采用孔板波纹高效填料新技术,使苯乙烯质量跃居国内之首,连续两届获国家银质奖。对顺丁橡胶装置进行工艺改造,使丁二烯收率提高20%,成本下降15%。

80年代后期,对环氧氯丙烷装置在多次改造的基础上,又改单塔间断为双塔连续精馏,并采用孔板波纹填料,使产品含量超过99.5%,年生产能力由3000吨提高到5000吨。氯丙烯装置连续3次扩建改造后,产量由1000吨提高到8000吨。80年代末,该厂较重大科研成果51项,其中有32项已应用于生产,16项获部(省)级奖,XY和FU系列浮选剂研制及聚丙烯研制分别获国家发明四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九五”期间,该厂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开发出SBS改性沥青应用于公路建设。1997年8月,用于辅设1807线桂阳至衡阳公路。其耐久性、疲劳寿命均优于普通沥青公路,抗车辙能力提高8倍,抗裂缝能力增加1倍。创省内及中南地区SBS改性沥青路面之始。同年7月,SIS工业技术开发通过中石化总公司鉴定。专家认为:该厂开发的SIS成套技术,工艺流程合理,技术先进,并采用DCS控制,成功地实现工业化正常生产,填补了国家合成橡胶的一项空白。8月,环氧树脂厂复极式离干膜法烧碱装置技术改造项目通过中石化总公司竣工验收,整个生产工艺达国内先进水平和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1997年8月29日 ~9月1日,岳化总厂热电厂国优QC小组—热化车间中心QC小组作为中石化总公司湖南唯一在国际会议上发表成果的QC小组,参加了'97·北京·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会,并授予荣誉证书。

环氧树脂厂主导产品环氧树脂,1997年评为省产品质量奖,推荐为省1997年度30个名牌产品之一,获全国1997年信得过产品金杯。巴陵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SBS曾获国家新产品开发奖和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顺丁橡胶、聚丙烯获国家金质奖。三种产品经国家检测中心10月上旬检测,居行业榜首。

1990年动工兴建,1992年试车投产的巴陵石化鹰山石油化工厂,主导产品己内酰胺,采用荷兰斯达米卡本(DSM)公司的专利技术,关键设备从日本、加拿大进口,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堪称世界一流。副产品硫铵、纯碱,中间产品环己烷,环己酮均达到DSM质量标准。 1996年11月18日 ,年产1.3万吨帘子布工程全程打通,并生产出合格产品,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生产厂家。

四、化学农药

50年代以前,很少使用化学农药。60年代,农业生产使用的化学农药依赖外地购进。70年代中期,临湘县建立农药厂后,才逐步引进科技人才,开展化学农药的研究。80年代,在湖南化工研究院、贵州化工研究所和省农药公司的协助下,开发出7个农药品种,有3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1991年,临湘县农药厂开发出钾氨磷、敌百虫、敌敌畏等3个市级新产品。1992年,年产2000吨叶蝉散生产线竣工投产。1995年,临湘市化学农药厂胡晓珊、程正魁、李清泉等完成的杀虫双氯磺化工艺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该厂胡晓珊、叶新明、胡咬初等完成的95%杀虫单原药生产新工艺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五、日用化工

民国36年,汉新肥皂厂迁入岳阳县城关,境内始有近代日用化工技术。1959年,岳阳肥皂厂(今岳阳市日用化工厂)用直接火蒸煮浓缩法生产出低质粗甘油。1970年,该厂刘楚才、江刚强等设计制成18平方米煮皂锅、手摇框式肥皂冷板车、脚踏打印机、通风凉床等设备。李清云改浮煮法为全逆流洗涤煮皂法,使产品质量、产量大幅提高。1979年,该厂建成1000吨香皂车间,并开始小批量洗涤品、化妆品研制。次年,对甘油生产工艺设备进行改造,建成300吨甘油生产线,产品纯度达95%以上。1987年,以优于卫生部标准改造无菌化妆品生产线。次年,与省中医药研究院联合制成健肤膏,获中国妇女儿童用品四十年博览会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