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环境保护、国土整治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10 12:00

一、环境保护

清末,在城陵矶建立气象观测所。新中国成立后,环境保护日益得到政府的重视。60年代,环保科技围绕治理企业“三废”、农村水土保持、城市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及地方病调查与防治开展。70年代中后期,地、县(市)及部分大中型企业,陆续建立环保科研机构。1980年,成立岳阳地区环境科学学会,专业性环保科技工作在全市范围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

环境监测与评价  1981年3月,地区气象学会、环境科学学会、地理学会、医学会组成市区气候与环境污染考察组,对8个气象观测点和20多个环境监测点开展观测、监测工作。10月,省科协在岳召开防治粮油污染学术研讨会。1986年2~12月,市工业污染源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市、县两级环保科技人员,对辖区27个行业的358家企业的污染源进行全面、系统调查,绘制图集,建立数据库、档案库,编写技术报告,提出对策与建议。

90年代初,市环境监测达三级建制标准。临湘、汨罗等县(市)通过四级监测站建设验收。1996年起,市环保局组织县(市)有关部门对乡镇企业污染源分布底数进行为期15个月调查,填报有效报表1673张,获数据83650个,通过分析总结,编纂《岳阳市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图件数据集》、《岳阳市乡镇工业重点污染源名录》、《岳阳市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技术总结报告》和《岳阳市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工作报告》等。1996年,该局编写的《岳阳市“八五”环境质量报告书》、《1996年岳阳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列全省第一。1997年,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完成各类监测数据3.6万个。对6359台汽车和摩托车进行尾气监测;对湘江、洞庭湖、长江岳阳段的6个断面17个点位进行平、枯、丰水监测;对市区6个大气点、172个区域噪声点、38个道路交通噪声进行监测,并编制环境质量报告,被国家环保局授予全国环保系统先进监测站称号。

环境治理  1987年,在城区建立烟尘控制区,对老式锅炉(含炉窑)进行更新改造,推广手烧炉改造技术和麻石水膜除尘器。石化行业“三废”治理达到一定水平。小氮肥“三气”回收,上马早,技术成熟,取得较好经济、社会效益。长炼的污水处理,设有隔油、浮选、曝气、生物化学及含污水处理装置,使所排污水达到国家标准。岳化废水处理效果较好。其他中小化工企业,大多采用废水闭路循环,废渣综合利用,结合技改分期对“三废”进行综合治理。

“八五”以来,全市投入工业污染防治资金3亿多元,完成各种污染治理项目700多个,有效地遏制了工业“三废”与生产发展同步增长的趋势。同期,烟尘控制区面积、噪声达标区面积均相应扩大。南湖大道污水管网形成。梅溪桥煤场顺利搬迁。水域和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保护,关闭一批严重污染水源企业,对汨罗江沿岸淘金现象采取了及时的整治。自此,洞庭湖等水域主要污染物污染减缓,水体水质恶化趋势减缓,各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质相对平稳,达到国家饮用二类标准。生态农业起步较好,乱采滥挖资源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乡镇企业污染开始得到重视。

污水处理项目拖了8年之久的岳阳制药一厂,1997年落实处理场地,项目随即投入实施。同期,对重点排污企业采取签订环保责任风险抵押金制度,18家企业不断加强内部约束机制,遏制“三废”排放。

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对环保科技的认识还相当肤浅,各级政府及后来者应当引起重视。

二、国土整治

境内国土资源的开发历史有2000多年。有记载的开发整治研究,从宋代洞庭湖治水工程算起,迄今1000来年。1954年洪水成灾后,开始浩大的洞庭湖整治工程,抑制水患,开垦湖洲,使湖滨这块土地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利用。尔后,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开发与利用国土资源日益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1978年,开始全面系统的农村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研究。1983年9月,省地质局二队在参考岳阳全境自然、经济、地理条件的基础上,充分调查论证境内水文地质条件。考察统计,境内地下水天然资源为6.18亿立方米/(50%保证率),5.58亿立方米/年(75%保证率),5.05亿立方米/年(90%保证率)。近期规划水源地的地下水资源为0.657亿立方米/年。通过地下水资源计算,取得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并根据开发利用现状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提出地下水资源开发远景规划。

1986年10月,市农业区划办对全市农村名特优产品和资源进行研究与筛选,确定292项为名特优产品。其中,98项属省优以上产品(包括40项部优、国优产品)。然后择其重要类型产品和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研究,形成《研究报告集》(内含16个专题和1个综合报告)、《名特优产品和资源简介》、《名特优产品和资源影集》三项成果。1989年3月,市计委、国土局、农经委、建委、经委、交委组成国土规划编制组,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于1990年3月完成《岳阳市国土开发整治总体规划》、《岳阳市国土规划报告集》、《岳阳市国土规划图件集》和《岳阳市国土开发重点建设项目集》等项成果,共100万余字。

90年代初,在认真落实土地基本国策,推进土地有偿使用过程中,鼓励单位、个人进行土地开发复垦。1991年,在全省率先首期出让新火车站附近63.2公顷土地。至1997年,全市共复垦农用地15451公顷(其中耕地227.25公顷)。1996年,围绕土地管理和利用方式转变,市、县(市)两级出台《基本农田保护若干规定》,建立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审批、损失补偿、监督检查制度。在测绘管理“三定方案”落实过程中,有效地规范并制止鹰山石化厂无证测绘行为。对全市274座国家一、二等测量标志全部实施普查,并普查了三、四等测绘标。测绘管理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例。

1993年8月,岳阳列为省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试点市,至1994年10完成市、县(市)、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岳阳市1991~2000~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科学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资源区位特点潜力基础上,根据各部门、区域用地发展要求,利用系统工程、动态平衡原则编制,实现宏观控制与微观现势用地的统一。1996年6月报经省政府同意实施。该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土地局和省国土测绘管理局土地利用优秀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