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邮电、广播电视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10 12:00

一、邮电

唐武德元年(618),岳州始设由鄂经湘入粤的洞庭驿、湖岸驿。光绪二十三年(1897),自长沙起,沿湘阴、岳州、临湘至湖北武昌架设电报线路。同年5月,岳州设立电报分局,首次对外开办电报业务。民国14年7月29日,岳阳至长沙利用电报线路的幻线并通长途电话。26年1月31日,上海与岳阳间开通无线电话,系岳阳无线电话通讯之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邮电科技发展迅速。1955年,岳阳县邮电局丁诗达利用废旧材料,研制5门、10门氖灯式小交换机40多部,获邮电部专家高度评价。尔后几年,该局职工在技术革新中创50多项成果。1959年,岳阳对长沙载波开通。次年,丁诗达、邓立平试制成功单路载波机。1976年,该局研制成100门准电子自动电话交换机。1978年,华容县邮电局在全市率先安装HJ905型400门自动电话交换机。岳阳县乌江乡小桥村建成中同轴电缆有人增音站,于1980年5月装机,成为南方四省试验段之一。11月,乌江分路站成立,2个1800路中同轴系统投入使用。1985年,中同轴电缆扩容至6个超群电路,长途电话由12个增至382个。1989年,72路长途自动交换设备投入使用,全市实现长全直拨电话。1991年6月,S1240市话5000门长途390线程控电话交换机开通。“八五”初期,农村立体通信网建成。磁石交换机电话改制数字程控电话,乡镇电话进入直拨国际、国内电话大网。同期,无线通信迅速发展。通信线路电缆化、光缆化已基本形成。1997年,岳阳市邮电局在全省率先进入国际计算机互联网。4月,岳阳至上海长话高效电路群开通,去话自动电路为30条。此前,已先后开通与北京、武汉、广州、海口等10个中央直辖市、省会的直达高效电路群。9月18日,继长沙后,全省第二套邮政信函自动分拣机在岳阳投入使用。市区东茅岭电信楼、解放路、南湖、花板桥、城陵矶、云溪支局及6县(市)局的现代化大型计算机主干网络与新火车站邮电大楼计算机中心连网并投运。

“198”岳阳信息港电话股票交易系统开通。1997年7月1日,岳阳至湘阴自办汽车邮路开通。至此,市辖6县(市)实现自办汽车邮路。因京广铁路汉广段电气化改造工程会直接影响岳阳邮区中心通讯设备的电磁波干扰,危及网络安全。由省邮电局立项并由通讯防护办与岳阳市邮电局共同承担的岳阳市邮区中心电磁环境评估与防护方案,7月2日经邮电部邮政总局与北京邮电大学专家评审通过。评价该方案有很强理论指导性和实际操作性,对全国类似问题有指导和借鉴作用。一致认为该项工程的研究和实践进入全国先进行列。11月14日,临湘市羊楼司镇小巷村农民、湘鄂“蛇王”曾次华,为捕捉国际生物制药市场信息,安装一套国际互联网电脑,成为湖南省第一位入户互联网的农民。

在电报方面,1960年,岳阳至长沙电传电报开通。1970年,岳阳至武汉载波电传开通。1971年,技师卢介凡试制的迭加式铁三路载波机,经岳阳至临湘、岳阳至城陵矶电路试用,效果较好。1975年,岳阳至武汉、长沙及境内各县的电报电路发展到11条。1985年,传统人工电报通信设施淘汰,实现机械电传到电子电传的转变。同年11月16日,市计算机站首家安装电子电传机。1989年,全市有电报电路有线架空明线5路、载波4路、电缆电路12路和无线电报电路11路;并在全省首家安装160路回线用户电报交换机。90年代,随着国际、国内长途直拨、传真、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的逐渐增多,电报用户单位逐年减少,公众电报业务量随之下降。电报科技被现代通信逐步取代。

二、广播电视

广播  50~60年代,围绕扩大广播范围、提高传播质量开展设备更新、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

70年代,县级广播站推广应用载波广播。临湘、岳阳、平江、湘阴等县先后设计制作载波发送机、接收机和各种高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之后,采用专线传输,解决广播与电话相互串音的问题。1972年1月,市区建1千瓦中波广播干扰台(721台)。1975年7月,开始转播湖南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同时干扰敌台广播。为提高播出质量,对调频接收天线、发射天线、发射塔等设备进行设计制作和更新改造,覆盖半径由15公里扩大到17公里。

1980年10月,市中波台一部分频率改为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1982年后,各县(市)、农场陆续建立小功率调频发射台,用小调频向乡镇(分场)无线传输信号。华容县研究试用联户喇叭,综合效益高,被省和中央确认是一种有效的覆盖手段,并向全国推广。汨罗县推广应用广播有线对讲,一线多用新技术和山区地传喇叭,不架入户线进行广播传输。1984年,市中波台对发射机进行技术改造,使功率扩大到7.5千瓦。同年10月,岳阳人民广播电台建立。1987年,该台对发射、播控、录制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完成发射台正规化系统建设。

1993年8月,建立岳阳经济广播电台。次年10月,增设新闻台。两台均为岳阳人民广播电台内设机构。电台播出时间由每天8小时增加到21小时,自办节目由6小时增至19.5小时,广播节目由1套增加到2套。发射频率由2个增加到4个。功率由1050瓦扩大到3100瓦,覆盖全市。1996年,临湘市实施“金桥”工程,建成广播电视光缆网络。全市各乡镇(分场)均建立广播电视站,村建广播室。华容县、临湘市、岳阳楼区、云溪区获省农网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占全省18个先进县、区的22.2%。

电视  1970年8月,岳阳地区成立电视微波技术攻关小组。1971年初试制成100瓦电视差转机和电视微波机。同年5月,建成岳阳金鹗山电视转播台,转发湖南电视台一频道信号。1973年,对湖南电视台淘汰配给的500瓦发射机实施技术改造,并达到技术要求,由差转台发展为发射台。1974年,该台推广应用新设备,一次安装调试成功GS-08-1型1千瓦五频道(84-92兆赫),覆盖半径扩大到50公里左右。

1979年8月,省广播电视厅下达金鹗山转播台大功率发射机改频工程项目,由高信远、石道舟、孙敬阳、邓爱梅承担,将GS-08-1型五频道黑白电视发射机,改为三频道(64.5-72.5兆赫)彩色电视发射机,岳阳转播台首次发射彩色电视信号。1985年,省广播电视重点工程—湘北微波干线组成部分,金鹗山和达摩岭微波站建成,安装国内最先进的设备,可同时传送2路彩色电视、4路伴音,并回传一路彩色电视信号,向岳阳、益阳、常德传送省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节目,图像质量由2.5级上升到4级以上。同时,还可传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省电台广播信号和公务电视联络。1986年,金鹗山和达摩岭台各建一座 6.3米 大型电视卫星地面站,接收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lsat)IS-V号卫星从66°E发来的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安装2台1千瓦分米波发射设备,转发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至此,岳阳电视转播台金鹗山发射台可同时转播发射中央电视一套、二套,湖南电视一套、二套,岳阳电视一套,中国教育电视一套,共六套节目。

90年代,电视科技发展迅速。1991年8月,中共岳阳市委、市政府决定筹建岳阳有线电视台。1992年1月试播。翌年1月正式播出。每天可播出文艺节目6小时,共播出19套电视节目,全天播出时间长达18小时。1994年,达摩岭电视转播台新上1台10千瓦电视发射机。1996年,建成与省联通的微波铁塔,并开通岳阳至临湘微波传送,使岳阳电视台信号覆盖全市各地。至此,全市有电视台3座、有线电视台11座、厂矿企业有线电视台10座,千瓦以上骨干电视转播台10座,千瓦以下电视差转台39座,卫星地面接收站199座。初步形成与中央同步的有线广播、调频广播、有线电视、无线电视、微波和卫星地面接收站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广播电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