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建筑材料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10 12:00

境内民间造房,历来采用木、竹、芦草、泥砖、青砖瓦;楼、亭、庙、墓等古建筑多采用青砖、硫璃瓦、花岗石、大理石。及至清末,少数建筑物开始使用水泥、钢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材用量不断扩大,品种增加,建材生产科技不断发展。50年代,建材科技主要围绕砖瓦生产机械化展开;60年代,主要攻克水泥质量及制品成型难关;70年代,立足本地非金属矿资源,开展加工建材制品研究;80年代,围绕新型建材的开发利用及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开展科研;90年代,立足节能降耗和应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清洁生产。

一、砖瓦

1950年,华容县砖瓦厂开始采用手压砖机,改手制坯为半机械生产。1956年,岳阳县洞庭砖瓦厂(今岳阳市建材厂)建成湘北第一座四门轮窑,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至60年代初,D30、D50电动制砖机和制瓦机问世。从此,砖瓦行业摆脱了几千年来全靠手工生产的状况。1970年,临湘县平瓦厂引进平瓦挤出工艺设备,产品质量列全国第一。1977年,地区城建局李文设计成功一种适应湖区焙烧砖瓦的上烟道式小轮窑,在全市普遍推广。

90年代,禁止使用粘土和毁地烧砖,大型砖瓦企业相继转产,少量小窑、土窑在总量限制下暂时维系。科研工作转向新型建材开发。

二、水泥

1958年,岳阳、临湘、平江等县先后建成水泥厂,因生产过程全系人工操作,产品质量差。1965年,岳阳县水泥厂将生产生料、熟料和成品的各类设备配套补齐,年生产能力由2000吨增到1万吨。70年代,各县(市)水泥厂均改建成半机械化立窑。80年代,普遍推广往复式机械化立窑,加、卸料均实现机械化。同时,取得立窑石煤烧水泥;莹石石膏复合矿化剂烧水泥;早强快硬硅酸盐水泥和生料在线自动检测等科研成果,获省1991年成果推广四等奖。1994年,岳阳水泥厂何先润、赵青峰、陈建设等完成的机立窑综合节能技术应用推广项目,节能效果显著。获市科技成果一等奖,1995年获省成果推广三等奖。

三、新型建材

境内非金属矿资源丰富,且品种多,分布广,储量大,质量好,但很少用作建材。50年代起,非金属矿开采作为建材加工的品种及数量逐步增加,加工技术不断发展。以石灰为原料的轻质碳酸钙,于70年代问世。精石灰、超微碳酸钙等产品,于80年代问世。平江县非金属矿加工长石粉,攻克除铁难关,使产品质量大大提高,成为出口免检产品。该县用白石膏制成的系列装饰材料,远销国内外。80年代末兴起的粉煤灰制水泥空心砖、人行道路面砖,继而开始研制和推广珍珠岩填充轻质墙体材料、发泡玻璃微珠填充墙材、钙塑门窗及加筋或不加筋承重或非承重水泥穿心梁柱研制,成效显著,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专利认可并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