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中医、中西医结合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10 12:00

一、中医

中医治病始记于唐代。宋代,有境内中医编写的医学著作《风髓经》、《飞仙论》、《宝童方》、《朱氏家传方》等流传。至清代,名医辈出。道光年间(1821~1850),巴陵河西金五鼎,精方书,每年炼丹施药救人甚众。华容县李无恭,医理入神,手到病除。民国时期,名医吴汉仙、吴性纯、金燮臣、孙穑民等扬名省内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有组织地进行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1952年,湘阴、平江、岳阳县举办中医进修班。1955年,华容县组织8名老中医成立中医研究组,开展以总结临床经验为主的学术研究,先后整理出7部临床著作。1958~1960年,华容、岳阳、平江各县先后建立中医院。普遍开展总结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和搜集整理民间验方、秘方,收集汇编几千个民间单方、验方,并编著《专论血证经验》、《处方便读》、《单方大全》、《中医验方》、《秘方汇编》等10多本资料内部发行。1959年4月,在全省中医学术经验交流会上,岳阳县名医易聘海被授予三等奖。

60年代,徐镇海在治疗疑难杂症及小儿惊风、麻疹等疾患方面效果甚佳。但旭仿读《金匮要略》,对权威教科讲义提出质疑。后经专家论证,予以更正。其自拟的芦柴合剂,治疗急性黄疸肝炎有一定疗效。

70年代,县级中医院先后引进X光机、心电图等现代化医疗器械,中医传统诊断手段开始与现代仪器诊断相结合。

80年代,中医药教育科技蓬勃发展,学术研讨成绩斐然。岳阳市中医院开设中医急诊病室和专科治疗,从事中医急诊研究。1985年,该院在省内首家实行ICD国际疾病分类,继而完成姓氏卡片索引病历分类,科学管理病案。次年,开展小儿推拿治疗常见病,深受患者欢迎。1987年,中英医疗交流访华团参观该院,对中医防癌表示浓厚兴趣。1988年,该院与湖南中医学院附一医院合作,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40多名日本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疗效显著。尔后,收治香港、澳门和日本患者2000多人。

二、中西医结合

民国时期,岳阳县名中医吴汉仙提出:“中医尚气化、西医尚形质,两者虽有形上形下之分,医者应当取长补短,互相补充,不可偏废”。率先开展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民国24年,吴与湘乡县中医师刘裁吾、安徽省含 山县中 医师宫怀素合编《中西病理学合参》。随后,吴于35年出版《中西医学四系全书》。

1952年,平江县卫生科首次举办中医学习西医进修班,为中西医结合治病培训78人。1956年,卫生部发出大力开展西医学中医号召,华容随即开展活动;岳阳县收集整理汇编出《中西对症治疗手册》、《内科常见疾病中西医治疗简易手册》;临湘县卫生院中西医结合治白喉病104例,疗效达89.5%。该院外科用中药排石汤总攻法治疗胆结石,手术率由原来61.9%下降到6%。平江县治急性黄疸肝炎600例,治愈599例。

70年代,推广新针疗法、针刺麻醉技术和中草药防病治病。湘阴县用维生素K2鸠尾穴注射治疗急性腹痛,止痛率达100%。岳阳地区人民医院引进G6085型针麻仪,用针麻协助施行甲状腺手术,成功率99.9%。到1975年,对40多种疾病采用针刺麻醉2000多例,成功率达95%。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宫外孕、乙型脑炎、精神分裂症、蚕豆黄、肺脓疡等,均取得好效果。1977年,地区人民医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红斑狼疮性肾炎、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流行性出血热等,均取得满意疗效。次年,岳阳县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蛔虫病,疗效显著,受到省政府奖励。

80年代,中西医结合研究有新进展。平江县用氦─氖激光紫外线治疗神经性皮炎、皮炎溃疡、骨质增生、慢性结肠类、神经痛等40多个病种、2800人次,均获良效。1986年,岳阳县用联合抗敏方法加中药桃红承气汤灌肠,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治愈率由单纯西药的69.6%提高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