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螺情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11 12:00

清光绪十五年(1889),法国学者Heude 发表《长江流域的陆生和淡水螺类》一文,曾记述在洞庭湖区域发现两种尖塔形、壳呈高低相间直纹的小型螺蛳,当时纯属动物学研究。民国13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任职的美籍学者Melenye在岳阳沿洞庭湖的港湾中采得Heude当年曾发现的钉螺,并用实验方法证实为血吸虫中间宿主。37年8~9月,湘阴县 卫生院 医师钟潜、王槐在该县城关东湖边曾多次拾到钉螺。

境内钉螺均为肋壳钉螺。据刘多、金壁如1954 年6~7月采自岳阳县大桥湖1019只钉螺测量结果:外壳长度最短6.57毫米,最长11.2毫米,平均长8.866毫米,外壳长宽比为2.26:1。外壳颜色有绿、草绿、绿褐、黄褐各种,深浅不一。螺旋数为4.5~8个,多数为6旋及6.5旋,钉螺形态与全国各地肋壳钉螺大体一致。1990年3月,华容县幸福血防站医师聂国祥在东洞庭湖幸福乡湖洲采到一只特大钉螺,壳高16.1毫米,宽5.28毫米,共有9个螺层。据文献记载,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钉螺。

境内疫区绝大部分为湖沼型的洲滩、洲垸、湖汊、垸内4个亚型,另有少量为山丘沟港型。钉螺孳生在江(长江)、湖(洞庭湖)洪水所能淹及的洲滩、湖汊及间接受江湖水位影响的垸内水系。洲滩、湖汊冬陆夏水,土质肥沃,有湖草、芦苇等植被生长,适宜钉螺孳生。据湖南医科大学 陈祜鑫 教授于1957~1972年对岳阳县南湖刘山庙及马壕、杨树塘和湘阴县东湖等多个有螺单元调查,揭示境内洲滩、湖汊钉螺分布均有明显的相对高程性。即在有螺单元内,钉螺呈两线(最高有螺线、最低有螺线)、三带(上稀螺带、密螺带、下稀螺带)结构。凡一年之中水淹日数在8个月以上,或百年罕见洪水也淹不到的地方均无钉螺分布;一年淹水2.5~4个月的海拔高程内为密螺带;一年淹水4~8个月的高程范围为下稀螺带;洪水可以波及而淹水不到2.5个月的高程范围为上稀螺带。洲滩型钉螺分布高程最低为岳阳楼区及君山后湖23米,最高为华容县江洲外洲及集成垸外洲33米。垸内和山丘沟港型的钉螺分布多在水线上下 0.33米左右的草地上。1979年,临湘县发现路口公社新合大队(现属云溪区路口镇)为新疫区,在虎形坪小队一段沟港两岸边水线上0.33米左右,凡山洪能淹及的草滩、水田均有钉螺孳生,弯曲老溪岸的石壁、石缝都有钉螺,铁路下涵洞两壁爬满钉螺,上爬高度达3米左右。

当洪水猛涨时,湖洲上的钉螺有沿芦苇或杨柳树上爬的习性,上爬高度可达3米左右。

钉螺分布密度和钉螺感染阳性率很不一致,即使自然环境基本相同,钉螺密度也差别很大。在一个有螺单元内,钉螺向密螺带聚集,钉螺还分别向一些特殊地形(如牛脚迹、草根周围的松土、小沟边、小塘边等)聚集。密度最高每框(0.11平方米)可达千只以上。如1956年在围垦后的建新农场调查发现,最高密度为每框1260只,有螺框出现率高达92%。

1956年钉螺普查,境内共查出钉螺面积1375823亩,其中垸内205921亩,垸外1169902亩(不包括当时尚未围垸建场的钱粮湖、君山、屈原等3个农场的有螺面积)。1958年累计有螺面积为2274555亩,其中垸内880873亩,垸外1393682亩。

由于洞庭湖泥沙淤积,洲滩面积逐年扩大,垸外钉螺面积不断增加,垸内有螺面积也因陆续发现新螺点及部分垸外面积转为垸内等原因而增多。至1999年底,累计查出钉螺面积2832231亩,其中垸内 1289658亩,垸外1542573亩;累计消灭钉螺面积1792132亩,螺情下降63%,尚有钉螺面积1040099亩,其中垸内19463亩,垸外1020636亩,垸外钉螺面积中属于易感地带的有417694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