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第一节田径、体操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10 12:00

田径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挪威人夏义可到湖滨盘湖书院传授田径知识,各中、小学堂先后开展跳丁丁、山野赛跑、负重赛跑、三足竞走、拾物竞走等,此为境内田径运动之始。

民国8年,岳阳县在城东门操坪举办第一届田径运动会。11年,学校体育废除兵式操,开设以田径、球类等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田径运动在学校得以普及。各校纷纷举行校运会,选拔运动员成立田径代表队,开展课余训练,参加各种田径比赛。

民国21年,在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岳阳运动员杨向华以4'37"8的成绩获田径男子1500米第一名,并破省纪录;周骥骅以37'59"5的成绩获田径男子1万米冠军,并破省和华中地区纪录。22年,在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杨向华分别获田径男子800米(2'14"2)、1500米(4'44")和1万米(41'47"2)3枚金牌。同年10月,湘阴籍运动员陈凌,在上海举行的万国田径运动会上夺得撑竿跳高金牌。23年,杨向华在第五届华中运动会上再次获得田径1500米第一名,成绩为4'36"27。37年,湘阴县符尧程在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上,以58"2的成绩获男子田径400米第一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田径是各级运动会的主要竞赛项目。平江县在50年代举行田径运动会10次。60~70年代举行30次,参赛运动员达6500人次。1964年,平江县运动员张本笃、吴水清参加湖南省第二届运动会田径短跑、跳远和竞走比赛,均取得较好成绩,双双选拔进入省体工队田径和排球项目训练。“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场地器材遭破坏,训练告停,竞赛被取消。1971年后,田径运动复苏,但在“左”的思潮影响下,搞所谓“体育革命”、“开门训练”等活动,训练计划无从落实,田径技术水平下降。80年代以来,10多所中、小学定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突出抓短跑和跳远,青少年的田径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在1986年的第六届省运会上,岳阳市参赛的田径运动员获得6个单项第一。90年代,田径运动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时期。在1990年的第七届省运会上,岳阳市参赛田径运动员共获13金、7银、5铜,为市团体总分和金牌总数进入全省各地市前五名打下了基础。1992年,全国中学生田径赛在岳阳市一中举行。1994年,湖南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在临湘二中举行,同年,临湘二中被定为湖南省中学生田径训练基地。1995年在世界中学生田径比赛中,临湘二中潘金梅、李卫民入选国家代表队,潘金梅夺得女子1500米、100米异程接力金牌2枚;李卫民夺得300米跨栏金牌1枚。在1996年的第八届省运会上,市参赛的田径运动员夺得10金、4银、4铜,仍处于全省先进行列。

1974~1999年,境内共举行地、市级田径运动会16次。1996年,汨罗市和平江县体校被省体委授牌定为湖南省县级重点体校和湖南省田径重点班。1998年,临湘市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田径之乡”称号。

体操 清末,湖滨大学开始体操训练。民国初年,大部分学堂正式把体操列入训练和比赛项目。湖滨大学、平江启明女校开设单、双杠、木马、器械操和瑞典操等。11年废止兵式操后,器械体操成为各校体育课的主要内容。30~40年代,体操在各中、小学开展,但仅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内容,未列为省运会的竞赛项目,故未得到重视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各学校仍将体操列入课余活动的训练内容。70年代,业余体校成立后,体操开始正规训练。1973年,岳阳地区首届运动会设置体操比赛项目,体操开始步入竞技运动的轨道。80年代以来,规定中学每学期必须有体操课5~10课时,小学中年级体育以体操为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但因师资、场地、器材等的影响,体操竞技始终停留在一般水平上。90年代,共派队参加省级比赛7次,最好成绩是男子一级组全能第二名,女子选材组全能第四名。1997年,岳阳运动员吴涛在全国体操选拔赛上获第二名,被选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体操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