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第五章 方言

来源:史志办 日期:2015-04-03 05:49

境内方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洞庭湖以西、长江以北,是广大的西南官话区,幕阜山、连云山以东山区,绵延着漫长的赣方言地域,湘阴县和汩罗市西南部,和湘语的典型——长沙话的中心地带边成一片。这种地理特点,加上历史政区的变迁以及交通条件的发展,使岳阳话经历了一个由与北趋同变为与南趋同的过程。岳阳自古为楚的疆域,而楚的中心处于长江以北。由汉至清,岳阳城区长时间为州、府治所,辖区包括洞庭湖与长江接口处的数县。由于政区、交通、商业、文化各方面的原因,岳阳话(俗称“巴陵话”或“巴陵腔”)呈现出受上述各地方言影响的特点。由与北趋同变到与南趋同,经历了复杂的历史过程。湖南湖北隔江分属后,虽然清政府在太平天国战争以后有计划地组织过江西等地向岳阳移民,给巴陵话或多或少以赣话的一些影响,但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近百年来,尤其是半个多世纪以为,由于岳阳城市建设发展,岳阳城区与岳阳乡村(尤其是东乡)的交流大大加强。陆路城乡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网络的形成,其往来的频繁程度远远超过历史上的往来。同时,由于和省会长沙的政治文化交流的发展,使得在数十年内,岳阳话完成了由与北趋同转至南趋同的过程。
    根据境内方言的差异,可将其分成4区。岳阳城区和临湘路北、华容县这些紧靠长江、洞庭湖的地带为第一区。它较多地具有西南官话特征。岳阳县和临湘市南部(大体以京广铁路为界)为第二区。这一区从交通地埋的角度看,属于新墙河流域,它的南部与湘语形成交流,东北部较多地受到鄂东赣语的影响,是湘语、赣语的交叉地带,属于湘语还是赣语难以定论。第三区包括平江县大部分地区和汩罗东市东北部,这一区属汩罗江流域,为大面积山区。其东南北三面为赣语区环绕,居民中大姓盛族,多自唐宋以后从江西迁人。因此,这一区明显具有赣语的特征。另外,由于历史上交通闭塞,有些深山老洞开发较晚,清代尚有不少客家人迁入,形成聚居的村落,这些村落很少时间保持双语制,对内用客家话,对外则接受和采用平江话,给这一区的方言增加了复杂性。第四区为湘阴县和汩罗市西南部,它处在湘资流域,西南两面紧靠长沙、益阳境地,受长沙话和益阳话的影响明显。同时,这一区历史上江河纵横,大面积湖洲堤垸,耕地面积极不稳定,受人文地理的影响很大。湘阴人口多数祖籍江西。因此,这一区又受赣方言较深的影响。